元宵節,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(gè)重要節令,時(shí)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。
元宵節是個(gè)很古老的節日,如果從西漢時(shí)算起,它在中國已經(jīng)綿延存在了兩千多年。以古代歷法而言,正月是農歷的元月?!墩f(shuō)文解字》里記載:“元,為始;宵,為夜?!闭率鍎t是一年中的第一個(gè)月圓之夜,是“一元復始”、大地春回的夜晚,所以名之為“元宵節”。正月十五有張燈之俗,故又名之為“燈節”?!霸潯钡墓澠跒檎率迦?,又名“元夕節”、“上元節”,民間亦稱(chēng)其為“正月十五”、“正月半”。宋以前,元宵節多稱(chēng)“元夜”、“元夕”、“上元”,而宋以后的文獻則多見(jiàn)“元宵”一詞。
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,其形成經(jīng)歷了較長(cháng)的過(guò)程。關(guān)于其起源主要有:其一為漢武帝太一神祭祀起源說(shuō),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,漢武帝時(shí)“太一神”的祭祀活動(dòng)定在正月十五。司馬遷創(chuàng )建“太初歷”時(shí),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。其二為佛教起源說(shuō),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漢明帝時(shí)期,其興起與佛教東傳有關(guān)。其三為道教“三元說(shuō)”,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,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,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。主管三元的分別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樂(lè ),故上元節要燃燈。從唐代起,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。
“鬧”,是元宵節主題,有賞花燈、吃元宵、猜燈謎等傳統民俗活動(dòng),舞龍燈、踩高蹺、劃旱船等傳統民俗表演,正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?!皽珗A”也稱(chēng)“元宵”,是節令食物,寓意團圓美滿(mǎn)的美好期許。
祈福,是節日重要的文化主題,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,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有著(zhù)兩千多年歷史的元宵節,已是中國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地位的凸顯與正月初一“歲首”有密切關(guān)系。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,天上明月高懸,地上彩燈萬(wàn)盞。人們吃元宵、觀(guān)燈會(huì )、賞花燈,猜燈謎,舞龍燈,游樂(lè )賞玩,其樂(lè )融融,美其名曰“鬧元宵”。元宵節的歡聚、熱鬧、喜慶,承載和表達了人們期盼生活團圓、紅火、幸福、美滿(mǎn)的意愿與祈求。
標源在此祝您元宵節快樂(lè ),闔家歡樂(lè ),團團圓圓!